序言:此三位贤德夫人,乃我中华人物,其贤德美名,流播千载,其劝善智慧,光耀今古。今日读来,尤感佩于怀,颇受教益。“抱朴而守拙,至诚行大义”,现将容汇古人智慧光华的经典,与天下人共分享。
(二)劝君王纳谏的长孙皇后
本文内容记载于《旧唐书·皇后列传》宋·范祖禹《范太史集》卷二十七。
长孙皇后,从唐太宗李世民生长在官宦世家,自幼接受正统教育,形成了知书达礼、贤淑温柔、正直善良的品性。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,还是王妃的她,紧随丈夫四处奔波,照料其起居,使李世民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擞,所向无敌。李世民对她十分器重,当皇帝后,常向她征求意见共议国家大事。长孙皇后虽很有见地,但不愿以己特殊身份加入其中,认为:“母鸡司晨,终非正道,妇人预闻政事,亦为不祥。”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,长孙皇后拗不过,只是原则地说:“居安思危,任贤纳谏而已。”
有一次,唐太宗兴致突发,带着一大群护卫近臣,要到郊外狩猎。出宫时,迎面遇上了魏征。
魏征,早年投靠唐高祖李渊创建了唐王朝,为太子李建成做事。李世民发动“玄武门兵变”后召见魏征,责问:“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的感情?”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魏征要完了。可是,魏征却从容自若,以非常自信的口气答道:“如果皇太子早听我的话,定不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。”李世民听后,被魏征不畏强权及正直的精神所感动,打心眼里钦佩他,不但没罚他,反而重用了他。
不久,李世民委任魏征为谏议大夫,后又提拔他当宰相。建国之初,唐太宗励精图治,常与他讨论治国施政的得失。胆识超群的魏征,喜逢知己之主,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大胆进谏。他在任上,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。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,他也敢面折廷争,从不退让,所以,唐太宗有时对他也生敬畏之心。
见唐太宗出门,魏征问明了情况,当即进言道:“眼下时值仲春,万物萌生,禽兽哺幼,不宜狩猎,还请陛下返宫。”唐太宗正在兴头上,心想:“我好不容易抽空出去消遣一次,就是打些哺幼的禽兽又如何?”于是请魏征让开。魏征却站在路中坚决拦住唐太宗,唐太宗怒不可遏,下马气冲冲地返回宫中,左右的人见状都替魏征捏把汗。
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,义愤填膺道:“会须杀此田舍翁!”长孙皇后谓帝曰:“谁触忤陛下?”
长孙皇后问明原由,也不说什么,只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,然后面容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,口中直称:“恭祝陛下!”唐太宗莫名其妙地问:“何事如此慎重?”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:“妾闻主明才有臣直,今魏征直,由此可见陛下明,妾故恭祝陛下。”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,觉得皇后说得甚是在理,于是满脸怒气随之而消。
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,平常放在宫中饲养。一天,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。唐太宗大怒,要杀那养马的宫人。皇后劝谏说:“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,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,说:‘你把马养死了,这是第一条罪状;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,老百姓知道后,一定恨国君,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;其他诸侯知道后,一定看不起我国,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。’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。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,难道忘了吗?”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,他对大臣房玄龄说:“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,确是很有益的。”
|